哪些企业出海?走出去企业呈现出区域性、行业性特点,技术含量逐渐提高,产品性价比具有一定竞争力,大型企业已经展现出在技术、工程、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近两年来,我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并呈现出区域性和行业性特点。
二是将每个企业内部的各主要污染物排放设施和排放口进行惟一编码。10.污染防治措施发生变化是否需要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污染防治措施是确保企业按证排污的前提和保障,但许可证制度设计中并未将其纳入许可事项,主要从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污染治理水平的角度考虑。
第二,有利于对新建项目及时完善环境管理。一个区域内所有排污单位许可排放量之和就是该区域固定源总量控制指标,总量削减计划即是对许可排放量的削减。(三)通过自行或委托开展监测、建立排污台账、按期报告持证排污情况等自证守法的责任。第三,统一平台可及时掌握全国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有利于区域流域调控,为改善环境质量打好基础。通过建立统一平台,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规范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并将抽查结果在排污许可管理平台中进行记录,对有违规记录的,将提高检查频次。②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他透露,2017年,将起草质量促进法草案,推动地方开展质量促进立法。
在质检收费改革方面,要配合相关部门尽早发布质检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指南,严格落实收费公示要求和明码标价制度,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加大违规收费联合督查力度,切实规范系统内涉企收费行为。在全面推开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发布10类企业标准排行榜,通过市场化机制,甄别先进标准,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据支树平介绍,去年我国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3.6万起,召回缺陷消费品618.4万件、汽车113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2倍和103%。今年起草质量促进法草案支树平指出,2017年,质检系统要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下最大气力加快质检关键性改革。
此外,去年我国全面启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攻坚战,整治隐患电梯3.97万台,104个城市建立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新检验油气输送管道2.8万公里,电梯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2%和10.9%,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数同比下降9.3%,万台设备死亡率同比下降8.3%。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会上强调,我们要发挥技术优势,推进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开展绿色低碳计量试点、重点领域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和标准化+生态文明活动,深入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和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收紧节能节水、环保等标准,加强绿色产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强化对生态环保的硬约束。
《法制日报》记者从今天(9日)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获悉,鉴于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是影响环境的两个重要因素,2017年,我国将全面实施成品油国Ⅴ标准,建立机动车环保缺陷召回制度。支树平指出,2017年,要组织质量攻关整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要先行一步,抓好成品油专项执法打假,率先解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问题。特别要全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将实施范围从出口食品农产品扩大到消费品,加快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高差。
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40%不合格2016年,我国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获得显著提升今年起草质量促进法草案支树平指出,2017年,质检系统要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下最大气力加快质检关键性改革。推进重大决策程序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点,总局机关加快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法制日报》记者从今天(9日)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获悉,鉴于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是影响环境的两个重要因素,2017年,我国将全面实施成品油国Ⅴ标准,建立机动车环保缺陷召回制度。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在全面推开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发布10类企业标准排行榜,通过市场化机制,甄别先进标准,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
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方面,要集中搞好全系统所办企业整顿,打掉灰色中介,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腐败风险。对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要敢于亮牌吹哨,约谈政府负责人,严重的在媒体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倒逼整改落实。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10类企业标准排行榜将发布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质检总局将有哪些新举措?据支树平透露,当前,质检总局正组织研究制定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运用全部质检手段,全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据支树平介绍,去年我国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3.6万起,召回缺陷消费品618.4万件、汽车113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2倍和103%。在质检收费改革方面,要配合相关部门尽早发布质检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指南,严格落实收费公示要求和明码标价制度,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加大违规收费联合督查力度,切实规范系统内涉企收费行为。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40%不合格2016年,我国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获得显著提升。探索建立消费品企业标准领跑者监督助力制度,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激励机制,促进企业主动实施高标准。
特别要全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将实施范围从出口食品农产品扩大到消费品,加快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高差。支树平强调,要继续深化法治质检建设。
支树平透露,2016年,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检出进口不合格商品9.8万批,目录外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不合格率27.6%,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抽查不合格率40.9%。全面清理现行有效规章,完成规范性文件第七轮清理。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要先行一步,抓好成品油专项执法打假,率先解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问题。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开展消费品标准化示范工作。
为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全国质检系统将更加精准地服务生态环境治理。开展标准化+行动。要把风险管理、信用监管、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加快推进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差别化管理与动态升降级措施,建立监管质量安全信用黑名单,定期集中公布质量安全违法典型案件,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性。与此同时,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初步建立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实施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实现进口食品监督抽检种类全覆盖,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万余批。
此外,去年我国全面启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攻坚战,整治隐患电梯3.97万台,104个城市建立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新检验油气输送管道2.8万公里,电梯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2%和10.9%,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数同比下降9.3%,万台设备死亡率同比下降8.3%。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会上强调,我们要发挥技术优势,推进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开展绿色低碳计量试点、重点领域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和标准化+生态文明活动,深入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和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收紧节能节水、环保等标准,加强绿色产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强化对生态环保的硬约束。
支树平指出,2017年,要组织质量攻关整治。对质量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域,实施区域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落实属地责任。
要优化执法检查方式,探索大数据精准监管,推进菜单式执法创新,打造双随机升级版。他要求,今年,列入清单的24项行政执法事项要在全系统全面推开,全部实现随机抽查。
他透露,2017年,将起草质量促进法草案,推动地方开展质量促进立法。其中包括,建立并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环保部现在正研究制定钢铁厂以及化工厂排放新标准,以加大对无组织排放的管控。今年冬季是近几十年来少有的暖冬,但是不能寄希望明年会从暖冬变成冷冬。
陈吉宁透露,目前,环保部正逐个对京津冀2+18城市的应急预案进行评估。环保部同时将加快机动车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加大对重污染车的监管,要逐步提出新的汽车排放标准。
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过重是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对此,陈吉宁提出,必须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进行比较大的调整。今年10月底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将实现禁煤区,同时推动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等市加大煤改电煤改气的力度。
陈吉宁说,同时,还将加快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的散煤治理。建立全国执法平台,每一个基层执法人员与执法平台是实时连线的,查到哪个企业、去没去查、查的情况实时在线上记录,就可以落实每一个人的责任,同时规范执法。